八十年代后期和整个九十年代,我们的家乡,每家每户的旱地都是种一季油菜,下一茬种棉花。我家近八亩旱地,也毫无例外的用来种棉花。当时农村的的劳作模式还是相当的落后。我四五年级的时候每年四月上旬,老爸老妈待油菜收花顶后,就把地垧两侧的油菜枝干往中间顺,留出可以通行的地沟,以便在地垧两侧布下棉花种。那时的每个农忙假都是在油菜地里度过的。十一二岁的我跟着父母钻进油菜地地沟,有匍匐
八十年代后期和整个九十年代,我们的家乡,每家每户的旱地都是种一季油菜,下一茬种棉花。我家近八亩旱地,也毫无例外的用来种棉花。
当时农村的的劳作模式还是相当的落后。我四五年级的时候每年四月上旬,老爸老妈待油菜收花顶后,就把地垧两侧的油菜枝干往中间顺,留出可以通行的地沟,以便在地垧两侧布下棉花种。那时的每个农忙假都是在油菜地里度过的。十一二岁的我跟着父母钻进油菜地地沟,有匍匐的前进,有猫着腰前行的,也有蹲着移动的,上了年纪的人就拿着小马(小矮凳)坐着地沟里布棉花种子。因为我们孩子个子小身子灵巧,布起棉花种子来比大人更加有优势。但是孩子们做事情的持久性不行,做了不到一两个小时就想着遛之大吉了。关键是地沟里做事偶尔会碰菜花蛇,身子花花的特别吓人。我们男孩子胆子大一些,但是女孩子看见了就会鬼哭神嚎了!因为天气闷热,油菜地又不太通风,衣服不一会就能挤出水来。不经意间用沾泥的手臂擦汗,就弄得跟个小花猫似的。那种煎熬让人刻骨铭心,心里寻思着长大了就这样的生活,肯定不是事情啊!等油菜收割完后,我们又要再次地里选苗、定苗、补棵了。
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打钵机的引入,这种复杂又费事的古老种植棉花方法被淘汰。正常情况下,父亲一天能打7000个钵,若起早贪黑的攒约摸能打一万个。棉花钵的问世不仅用种用肥量减少,还解决了出现死苗无苗可补的问题,避免了布种、间苗、收割时对油菜和棉苗的伤害。关键是育出的苗壮实,很少死苗,成活率明显提高。唯一的缺陷就是为控制苗疯长成高脚苗,需要再次翻钵。
多年的农忙假我和弟弟都在大田里翻棉花钵,度过一个又一个名副其实的“劳动节”!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收割完油菜,一家老小齐上阵。父亲和我负责先把当天计划栽种的棉花地地打好眼。同时,妈妈带着弟弟捡钵,我们迅速的把打好孔眼的窝中撒上一小撮复合肥。老妈和弟弟捡满一担苗,我就来挑。这时候我发现,做农活也是有科学性的。统筹,是有大学问。打眼、移苗、挑苗、施基肥、栽苗、定根、挑水、浇水,包含劳动工具的奇偶数,参加劳动的人数等,合理的安排调度能提高生产力的。就这样我们相互配合,把一块地的棉花苗放下去栽种好,和别人家同样的地亩数我家的总是提前一两天完成。
如果遇上阴天,四五天的功夫就能全部栽种完。天热的情况下,因为流汗过多,大家都提不起精神,一个星期栽完也显得忙忙碌碌。因为在栽苗的同时,还要给前面栽好的棉花苗浇足定根水,甚是耽误一点时间。节气就是这样,栽完苗后总是会碰上下大雨,让我们都能安心地睡上几天觉,然后杀鸡宰鹅犒劳一下自己,让自己恢复一下体力。个别的年份,栽苗的时候如若连续十几天没有雨,那就麻烦了。我们要一担一担的挑水浇苗续命。记得初中下午放学回家,直接来到地里换下妈妈,迅速的投入战斗,马不停蹄的挑水浇苗了。此时的弟弟已经独立回家烧晚饭了。
种棉花是一门细活,相当的有技术含量。从准备钵床到打钵、点钵、盖钵、翻钵、移钵、栽钵,历时一个半月有余。出苗期间,雨天要及时盖;晴天要及时通风;天干要及时洒水;连续雨天还要防治蜗牛和枯萎病……稍有差池就会前功尽弃!故而,育苗期三更半夜去盖薄膜是经常的事情。栽种成活后的棉花苗,防虫、防病、施肥很关键。
记忆中,棉花很容易发生虫害。苗期时,老妈常带着我和弟弟早晨去挖地老虎。它是藏在棉苗根系周围泥土里的害虫,喜欢在有露水的早上钻出来偷吃茎叶,然后再溜回土里躲起来。看见有被咬断的棉花苗或是咬破的叶片,在苗的脚底一挖十有八九能挖出个形态如蚕般灰黄色的大虫。它的危害极大,在老旧的种植方式中,成为死苗的罪魁祸首。引进营养钵育苗后,由于苗床施药,棉种也是拌药下种,这种虫害明显减少。倒是蕾铃期的红蜘蛛、盲椿象、斜纹夜蛾、棉铃虫让人伤透脑筋。老爸隔三差五地会到棉田里观察,并预计各种病虫害的发病时间。父亲背着压杆打药机,七八亩地来回转,一轮下来就是三四天。若再遇阴雨,虫火会再起。于是,接连很多天,天天背着打药机在棉田里喷药成了父亲的主要任务。
我假期也会跟着母亲在棉田里穿梭,除了整枝抹杈,还学着发现并消灭红蜘蛛、盲椿象、斜纹夜蛾、棉铃虫这些祸害。棉花的生长离不开肥料,施肥也是有讲究的。因为在打钵的苗床施有底肥,所以营养钵能维持棉花苗期生长需要。定植成活后,就要及时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以促进棉苗快速生长。配合磷、钾肥,让棉花不仅长个还能使主干粗壮枝条多。待铃蕾形成,就要及时追施多元复合肥,增施长效缓释肥。主要以磷钾肥和饼肥为主,氮肥为辅。我最不愿意做的事情提苗浇肥水就提上了日程。一般是刚刚放暑假,天气已经比较热了。所谓肥水,就是出厕所里的发酵的粪便兑上尿素和水,浇棉花。早起,老爸和我挑着粪桶,一个早上要挑十来担运送到棉花地前的粪池里。在此省略N字难以叙述当时的心情,也就是那时候起,想着不好好念书,挑粪的事情是逃不了的啊……
实际上,棉花的施肥也是非常讲究的。对于施肥,乡下人自有心得。冬日里农闲时,父亲把人家不要的牛粪集中起来,家里鸡棚里的鸡粪也被堆到一处,覆土堆肥。经过几个月的高温发酵,这些农家肥和复合肥、菜籽饼肥混合在一起,给结玲的棉花喂下去,棉桃结的又多又大。肥料充足,棉株生长迅速,腋芽也跟着疯长成少结棉桃或不结棉桃的公枝,会消耗大量养分。此时就要及时抹去腋芽,对于长成的枝条也要加以修剪。除去公枝,把养分集中供给母枝,达到增产目的。圆杆的公枝较扁平的母枝,枝条更长,间节也长,消耗肥料的能力很强,所以务必把它们除掉。除此之外,立秋前的打顶摘心也是要及时的。在后来就是收获的季节了,下次再安排说说摘棉花卖棉花的趣事吧!
父辈的辛苦,我们一起经历便能理解。如今的孩子们再也不需要顶着烈日去田间劳作,但是他们也失去了该有的快乐和磨练。嗨!每个人,还是要经历一点苦才好……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tafan8.com/8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