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伴,钱载的《茶》

茶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思想,为复兴茶产业而努力。钱载(1708—1793),字坤一,号萚石,浙江秀水(今嘉兴)人,进士出身,屡执文柄,官至礼部侍郎,诗文画兼善,著有《萚石斋诗集》五十卷、《萚石斋文集》二十六卷(合

茶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思想,为复兴茶产业而努力。

钱伴,钱载的《茶》

钱载(1708—1793),字坤一,号萚石,浙江秀水(今嘉兴)人,进士出身,屡执文柄,官至礼部侍郎,诗文画兼善,著有《萚石斋诗集》五十卷、《萚石斋文集》二十六卷(合称《萚石斋诗文集》)等。

钱伴,钱载的《茶》

本文以丁小明整理的《萚石斋诗文集》为蓝本,参考潘中华的《钱载年谱》、钱世锡的《皇清诰授资政大夫上书房行走礼部左侍郎恩予原品休致显考萚石府君行述》等,对钱氏茶事茶学分别论述之,以期有裨于钱载研究。

钱伴,钱载的《茶》

入仕前,钱载久困场屋,读书求仕、课徒养家是其主要职业,为排遣失意,他寄情山水,专注山水诗写作;入仕后,他五典乡试,三同会试,一任学政,足迹踏遍江西、江南、广西、山东、陕西等地,饱览名山秀水,留下大量极具特色的山水诗,确立其诗坛地位。

钱伴,钱载的《茶》

宦游同时,钱载还关注当地茶的生长与制作工艺,注重茶品和水质,留下许多饮茶篇什,《茶》便是其早期作品,乾隆八年(1743)秋,钱载独自游览苏州虎丘,写下《虎丘诗十七首》之《茶》:

沈瓯色微白,香甚幽兰开。夙闻茶叶好,今值茶花来。摘花山左右,香色如寒梅。松阴及泉上,乱草披苍霾。为语住山僧,春风须遍栽。遍栽不须剃,悬帖久停催。

该茶名曰“白云茶”,又名“雨前茶”,相传陆羽晚年寓居虎丘,掘井汲水,遍栽茶树,制成白云茶。据《虎丘山志》载:“(后)僧房皆植,名闻天下。谷雨前摘细芽,焙而烹之,名曰‘雨前茶’。”至明万历年间,白云茶“为官司所据,僧人剃除殆尽”。钱载游览至此,旷然兴咏,作《茶》以伤之。

钱伴,钱载的《茶》

钱载以丰富的茶学知识和农学经验,用题诗方式阐释清初画家王褮[yīng](字石谷)的山水画《洞山图》,画面中王褮将茶事活动集中于顾渚山罗岕山区、桃溪山庄一带,描绘出江南春天,村妇养蚕、村姑采茶、茶农制茶、商人买茶的热闹场面,钱载临图观摩,感慨万千,题写《王石谷洞山图》诗:

万绿低迷烟气软,吴天是月蚕出茧。村深谁与问陶坑,涧浅遥知来白岘。赭黄一座洞山明,风俗艺茶茶遍生。园开立夏到嘉客,煎水写山何限情。邻州茶事无过此,纱帽棋盘各清美。诸岕虽矜罗岕先,向阳风露兹山专。石寒土沃三百尺,不见新柯点葱碧。茶天正好晴无云,上山采摘朝露纷。翁行呼儿黄篾篓,妇笑挈女青布裙。断芽用指弗如甲,茶树层层没腰恰。早应先摘晚须留,大叶粗枝别方法。山根箭箬夹涧兴,涧石人过也有僧。涧南老树阴连亩,遮隔小秦王庙后。庙前树下买茶人,箬笼分将坐成偶。日光已照山后山,大家停采知来还。要渠檐际速蒸焙,著我椀面开襟颜。蕙花香处游难遂,秋采仍闻更风致。凝思比岁涧东西,竹里何人听松吹。颠崖辛苦今代无,住山当不忧茶粗。

陈书曾受教于王褮,得其真传,她的写意画深受乾隆喜爱,多被题字收藏,成为清宫收藏画作最多的女画家。钱载作为陈书的弟子,也十分推崇王褮的绘画技艺,《王石谷洞山图》所展示的茶事引起他关注,准备适时考察一番。钱载喜欢品茗又钟情于绘画、鉴画,他将收藏的《宋无名氏斗茶图》题诗,以茶诗展现“村姑扎笼、茶农叫伴、自制茶品、官焙私焙、斗茶决胜、输赢均售”的场景,凸显他的独到见解。

钱伴,钱载的《茶》

乾隆四十四年(1779)春,钱载奉旨充江西乡试正考官,遴选出解元陈上理、刘凤诰(乙酉年探花)、蒋知节(蒋士铨之子)等一批士子。入闱恰逢旧识陈洛书知府,出闱同游庐山,临别陈知府赠送云雾茶,钱载有《陈太守饷庐山茶笋石耳》诗纪其事:

云雾茶性寒,摘焙始端阳。又有阒林茶,泛若豆花香。修静植苦竹,出笋味乃甜。石耳生绝壁,五老峰则多。烧笋配石耳,啜茗休尘谈。以思太守廉,如对庐山岚。

钱载与任震远共事多年,过从甚密,乾隆三十七年任震远从家乡寄来阳羡茶,钱载用雪水煎茶,清香无比,写下《任明府震远饷阳羡茶,赋谢》诗:“采惟真笋上,品与襄州等”,“自将雪水煎,甘露超超并。

钱伴,钱载的《茶》

乾隆四十八年(1783)春,76岁的钱载获准原品休致,荣归故里。起初,幽居百福巷,深巷闭门,粗茶淡饭,或洒然独坐,阅书忆文,或课诸孙作文,教曾孙识字,含饴弄重孙,承欢膝下。钱载仰慕陶渊明采菊东篱的归隐生活,退休后在九曲里选择一块“宅临流水,门对青山,花鸟追随,烟云供养”的墓地,自建丙舍五间,名曰“九丰堂”。亲率儿孙上山砍竹,扎篱笆,做柴门,屋前栽梅,房后植桑,中间杂桃李,周边养竹菊,墓穴周围广植松柏,“北浜顾老船载三株老紫藤,桥南朱老车送梧桐小黄杨”。

钱伴,钱载的《茶》

此后十年,钱载把丙舍建成百花园,并写诗十赞九丰堂。偶尔命子孙棹渡南湖,送他来九丰堂小住,半日静坐,半日著书,“无人来启齿,小雨自烧茶”。不喜不悲,心如止水。有时布衣草履,阡陌独行,进田夫村老,煮葵剪韭,酌酒话桑麻,村邻求字画,挥洒不倦;有时竹杖芒鞋随农夫上山挖笋、摘蕈、采茶,五十二年(1787)春,年越八旬的钱载拄杖上澉山,跟随茶农采茶,写下《摘茶》诗:

萝葛澉山边,分明谷雨前。满篮云气馥,两指露光鲜。东麓花浦娶井,西崖雪窦泉。总来初焙后,已听竹炉煎。

竹炉烹泉水,品茗话农桑,陶然以乐;有时穿蓑衣戴斗笠,随渔夫到湖里撒网捉鱼,收获颇丰,卖鱼换米茶。是年夏,钱载有诗《南山》:“丙舍关门任风雨,焙茶烧笋一春过”。先生在京为官时,文人雅集,品茗赏梅,不亦乐乎,现在赋闲在家,又到梅开时节,落日黄昏,独自一人,沿着九曲溪寻找梅花,几树野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沁人心脾,此时花香、茶香远胜酒香,于是写下了《寻野梅》诗:“山空到此知茶味,香远从之谢酒杯。”

钱伴,钱载的《茶》

致仕后的十年,钱载不失老农身份,活出了真正的自己:在物质上,卖字画解决生活困难,使生活变得安定,有了“自足”;在精神上,安贫乐道,让心灵安顿,有了“自由”;在境界上,实现“追苏(苏东坡)近陶(陶渊明)”的归隐夙愿,达到理想上的诗意栖居,有了“自适”;在实践中,经营丙舍墓地,积累了生产经验,有了“自信”,钱载实现了追随苏轼经历“上可陪皇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的别样人生。

钱伴,钱载的《茶》

(安根团队摘自闫茂华:钱载《萚石斋诗文集》茶事考)

钱伴,钱载的《茶》

安根团队,20余位各领域农业专家,提供成熟的土壤恢复集成方案、生态修复集成方案、农残解决集成方案和生态农业社会化服务。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datafan8@homevips.uu.me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tafan8.com/6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