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第一次大范围接触,区块链技术是因为比特币的问世,比特币我们都知道是2008年中本聪开发出来的虚拟加密货币,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虽说虚拟货币本身并不太受许多国家的认可,但区块链技术本身会有一个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它的去中心化,匿名性,公开性,不可篡改性等形成一个天生的优势,那就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真正的信用体
我们第一次大范围接触,区块链技术是因为比特币的问世,比特币我们都知道是2008年中本聪开发出来的虚拟加密货币,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虽说虚拟货币本身并不太受许多国家的认可,但区块链技术本身会有一个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的去中心化,匿名性,公开性,不可篡改性等形成一个天生的优势,那就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真正的信用体系。无论是在金融领域,还是其他领域都将会被广泛应用。那么这个技术本身如何实现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信息呢?
去中心化系统
我们可以把区块链技术,非常简化的理解为分布式账本。举个现实的例子,比如说一个班里有100人,今天小明给小红转账了100元,然后小明在班级群里大喊“今日我给小红转账了100元”,并且小红也同意了这一次交易。于是整个班级里的其他98人拿出账本记录了这一次交易。这就相当于有了100个中心,而非单一中心系统。所以往后一旦小红想要否认这一次交易,只修改自己的账本无法实现,她必须有能力可以修改整个班级51人及以上账本的交易记录,才会被大众认为,这一次交易无效。
上述的说法只是简化的过程,而实际上区块链的交易操作里有哈希值,交易生成时间,工作量证明等等复杂的过程,想要篡改数据,不仅需要有超越整个区块51%以上的算力,还需要投入很长的时间,把整个区块信息都进行篡改,这样的代价实在是太大,所以也不会轻易去尝试篡改数据。所以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公开性等特性,为信用的背书的天然作用,不需要第三方信用机构。
可以从下面的故事里,看到更为生活化的案例。
一个奇怪的石币岛
1903年,一个人类学家威廉·亨利·弗内斯再雅浦岛住过几个月,并把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书叫做《石币之岛》。这个岛上的货币使用情况非常奇特。
他们没有金属资源,用石灰岩当作货币,但石灰岩也需在距离雅浦岛400英里远的帕劳岛上才能找到,雅浦岛部落里的探险家们,开采石灰岩并将其打造成内部中空,外部环形的形状,并用木筏将它运会雅浦岛作为货币使用。
不过货币使用上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点,那就是交易双方说好了用多大的石币交易,但是发现买房手里的石币太大,不方便运输,这个时候卖方就从买房的石币上画一个标签,表示其中的一部分属于卖房,但石头仍然在买房的家里。
岛上还有一个奇怪现象,那就是公认的岛上首富,手里却没有石币。原因是因为这个首富祖上有过一代出去探险,找到了一块特别大的石灰岩并制成了非常大的石币。但在用木筏运回雅浦岛的途中遇到了巨大的暴风雨,不得不把木筏上的石币扔到海底。回到岛上以后一起出海的一大群探险家为此人作证,此人的确获得了巨大的石币,现在在海里,于是岛上的所有人都接受了此人具有多少财富。于是就和把石币运回家一样,以后这个人就可以以此石币代表的财富进行各类购买行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雅浦岛的这种交易行为,其实就是一种财富的记账方式。
货币的本质
我们假象一下如果在一个没有货币的世界,A和B落到了一个荒岛上。A想要B手中的大米,B想要A手中的鱼肉,此时A和B相互信任,所以可进行物与物的交换。甚至B的大米还没有成熟,但目前正需要A的鱼肉的情况下,可以先记账,等到秋收过后,B再把收成的大米再还给A。
但如果A和B是相互不认识的陌生人呢?两个人之间肯定无法随意采取记账的方式,这个时候就需要类似银行一样的第三方信用背书机构。有了背书,两个人就可以进行交易了,即便B暂时前者A一定量的大米,也可以通过资产负债的方式展开交易。
上述情况下相当于:
A的资产:A的剩余鱼肉(资产)+B欠A的大米(资产:类似应收账款)。
B的资产:从A手里交易来的鱼肉(资产)-B欠A的大米(负债)。
有了第三方机构的信用背书,等到秋收过后,B可以把收成的大米还给A,此时B的负债变为零,资产项里又多了一项剩余的大米。因此货币最终的模式就是记账模式,并且人们对于这个记账有了共识,货币就会产生价值。
像石币岛一样的模式,只能存在于熟人之间,因此只能在一定的数量上实现。而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发达的当下,我们做的大部分生意并非是熟人之间,而是与陌生人做更多生意往来。淘宝就是因为有了支付宝这样的信用评级背书,消费者才会放心地在淘宝上买东西。但中心化系统真的就非常可靠嘛?
中心化天生缺陷
再举上面石币岛的例子。如果那个首富为富不仁,为了勾搭一个美女,对美女说自己海底的那个石币全部都给你,于是那位美女很开心地跟首富在一起了。但是首富临终前叫来了岛上所有的人说,我的全部石币都传给我的儿子。所以整个岛上的人就接受了这样的安排,记忆里这一大块儿石币就是属于首富的儿子,而那位美女没有份儿。
这个就是一个表面上去中心化的雏形,因为必须由全岛上的人同意才可以。但是实际上这种交易仍然有一个中心系统,人们的记忆可以说不如写下字据那么明朗,信息传达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遗漏。所以最终这种模式依然需要一个最终可以拍板的权威的机构,它就是一个中心化的系统。如果有人通过手段让权威机构决定有利于自己的拍板也不是没有可能。也就是说一旦有中心化系统,那么相对而言只要能改变中心化系统的数据,整个金融系统有可能会崩溃。
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系统就可以防止这一类事情的发生,因为单一修改一个系统的数据,没有意义。必须要修改51%以上系统的数据,而且整个51%系统的数据全部都相同的情况下,这个数据大概率才会被认可。因此篡改数据的代价也非常大。
因此,区块链的技术可以从技术制度层面实现自然的信用体系,可以不考验人性的脆弱方式实现真正的信用体系。
参考文献:《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tafan8.com/4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