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绍武,孙继先为何强渡大渡河?

抗战时期有这么一位将军,以善打硬仗、恶仗出名,连武功在军中数一数二的许世友知道他的事迹后,都直呼:“打不过,打不过,老孙就是厉害,我许世友佩服!”许世友口中的“老孙”指的就是孙继先,他曾强渡大渡河,是17位强渡大渡河勇士的营长;率部打进舟山本岛,解放舟山群岛……然而就是这样

抗战时期有这么一位将军,以善打硬仗、恶仗出名,连武功在军中数一数二的许世友知道他的事迹后,都直呼:“打不过,打不过,老孙就是厉害,我许世友佩服!”

许世友口中的“老孙”指的就是孙继先,他曾强渡大渡河,是17位强渡大渡河勇士的营长;率部打进舟山本岛,解放舟山群岛……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厉害的将军,却于1957年神秘失踪。

那么孙继先究竟有多厉害?他为何在1957年神秘失踪?他在失踪期间去了哪里呢?

郑绍武,孙继先为何强渡大渡河?

孙继先

强渡大渡河

孙继先1911年出生在山东省曹县,1931年加入国民党第26路军,并于同年12月跟随第25路军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孙继先在不少爱国人士的影响下加入共产党。1934年,他因表现出色被调去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一营担任营长,并跟随中央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

当时孙继先率领一营的战士们肩负着开路先锋的责任,不仅连续突破国民党设下的四道封锁线,还渡过了湘江。紧接着,孙继先又率领一营突破乌江天险,为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开辟了道路。

1935年5月23日,红一团经过几十公里的强行军,最终在安顺场前的一个镇子停了下来,因为他们被面前的大渡河给拦住了去路。众所周知,大渡河是岷江的一条支流,历史上非常出名的石达开部队就是在这里全军覆没的。

中央红军的处境和石达开部队的处境有相同之处,前有四川军阀刘湘扼守住各个渡口,后有国民党数十万的追兵,真是进退两难。当蒋介石得知我军的情况后,当即扬言道:“一定要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

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一营被安排了特殊且艰巨的任务:“消灭据守在安顺场的国民党军,找到船只,强渡大渡河,为红军长征杀出一条血路来!”先不说强渡大渡河的困难程度,就连找船只也不是那么容易能完成的。尽管如此,孙继先还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郑绍武,孙继先为何强渡大渡河?

聂荣臻

这天晚上,孙继先来到一个茅草屋,只见聂荣臻和刘伯承坐在里面,正在商讨应对办法。见孙继先进来,聂荣臻先是向他解释石达开是什么,然后详细地谈了谈现在他们遇到的情况。

聂荣臻说:“我们不是石达开,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我们和石达开不一样,我们一定要渡过去!只要渡过去,我们就迈过了一个大关,就自由了!”

刘伯承点点头,对孙继先说:“没错,但获得自由的前提是看你们能否安全强渡大渡河。安顺场本来驻守着敌军一个团的兵力,但都被彝族群众给解决了,只剩下一个副团长带着三四百仁在那里,而且他们好像和对岸的人不是一伙的……”

说完这些情况后,刘伯承提高声音继续说:“我要交给你几项重要的任务:第一,消灭据守在安顺场的全部敌人;第二,迅速找到船只,让红军战士渡过大渡河;第三,立即渡河;第四,渡河后固守滩头阵地,以便于掩护后续部队渡河。”

说到这里,刘伯承紧紧地握着孙继先的手,说:“孙继先同志,我们在这里等着你们。你要记住,第一个任务完成后点一堆火,第二个第三个任务完成后也点一堆火。等我们看到第三堆火后,就知道你们已经成功渡河了……”

郑绍武,孙继先为何强渡大渡河?

萧华

第一个和第二个任务完成后,孙继先决定于5月24日上午开始强渡大渡河。7点30分,一营的战士们在岸边集合,随后萧华作战斗动员。萧华简单向大家介绍完渡河的意义后,提高嗓门问:“同志们,你们谁愿意坐第一只船过去啊?”

萧华话音刚落,一营的战士们纷纷说道:“我愿意,我愿意。”“萧部长就让我去吧,我愿意。”连炊事班的战士也纷纷举手,想要乘坐第一只穿强渡大渡河。

萧华没想到会出现这一场面,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办,他摆了摆手,笑着说:“好了好了,大家的意思我都清楚了,大家先静一静好吗?”但一营的同志们哪里静得下来。就在这个时候聂荣臻说:“这样吧,让你们营长决定谁乘坐第一只船过去。”

战士们听了聂荣臻的话纷纷看向孙继先,孙继先想了想说:“二连长打仗十分勇敢,我看就先让二连的同志们去吧!”

二连的战士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却令一连和三连的战士们十分不服气,又争了好一阵。但二连的战士也不是好惹的,他们当即将船只围住保护起来。经过一番混乱后,孙继先决定由二排的3班、4班和连长、二排排长组成一支突击队。

最令孙继先难以忘记的是,当二连准备出发的时候,二连的通信员突然哭着跑到孙继先的面前,哽咽道:“我要去,我也要去!”孙继先被通信员的情绪所感染,当即同意。就这样,一支由17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开始强渡大渡河。

郑绍武,孙继先为何强渡大渡河?

二连连长熊尚林率先跳上渡船,紧接着剩下的战士们陆续登上船,他们每人拿着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和几枚手榴弹经过强渡,第一船的战士们占领了渡口敌人的工事,不久后渡船返回南岸,孙继先率领第二船的战士们强渡大渡河。战士们在对岸会合后,合力击退敌人,成功控制住渡口。

随后,红军指战员又在渡口下游缴获了两只船,后续部队在这两只船的帮助下顺利渡过大渡河。红一团渡河成功后又帮助红二师四团夺取泸定桥,彻底粉碎蒋介石企图把红军变成“石达开第二”的妄想。

强渡大渡河后,孙继先率领一营的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在抵达陕北后,孙继先参加了青石嘴、甘泉等战斗。

1935年11月,孙继先被任命为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参谋长;1936年去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红四方面军第31军93师当参谋长。

完成阻击敌军的任务

1947年4月19日下午,王建安率领八纵的战士们在山东蒙阴境内等待命令。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收到华野总部的电报:“八纵立即前往蒙阴南部的蒙山地区,阻击黄百韬25师以及敌65师对蒙阴的进攻,保障华野西线兵团向泰安、大汶口进攻的安全。”

郑绍武,孙继先为何强渡大渡河?

王建安(左)

王建安收到电报后当即查看地图,他发现八纵距离电报中的蒙山足足有上百里。情况万分紧急,他认为如果现在让八纵去蒙山的话,肯定会耽误战机。王建安在和政委商量后,决定派出孙继先率领22师先行出发,连夜急行军,争取于第二天凌晨赶到蒙山地区,阻击黄百韬25师以及65师向北前进。

蒙山处于山东蒙阴县南部,群山围绕,主峰龟蒙顶海拔更是有1156米,是山东境内的第二高峰。王建安当即命令22师师长孙继先率部出发,务必在敌人前赶到蒙山南麓布防,务必要拦住敌人,不能让他们从蒙山通过。

在接到命令后,孙继先让66团为先头团率先出发,团长刘光远在接到师长的指示后,不敢耽误片刻就拉起队伍前往蒙山。

在黑漆漆的晚上,66团的战士们翻山越岭,饿了就吃煎饼,啃一口打算,一边吃一边走,不敢耽误路程;困了就一边走一边打瞌睡,直到撞在战友身上或者跌倒才惊醒。

孙继先率22师出发没过多久,王建安就指挥八纵的23师、24师和纵队指挥部跟进,奔赴蒙山区域防御敌人。

当时敌一兵团司令汤恩伯给黄伯韬下了一个命令:“整编第25师从费县走,经过观上、上冶等地直插蒙阴桃墟附近;李振整编第65师配合黄百团部经过燕子山等地向北发展,成绩占领蒙阴县城。”

郑绍武,孙继先为何强渡大渡河?

黄百韬

因此当王建安率领八纵的战士们前往蒙山的时候,黄百韬也在命令手下的士兵连夜赶路,企图快速通过蒙山,直插蒙阴县城。

不久后,孙继先的先头部队和敌整编25师相遇了,还进行了激烈的交战。最终在孙继先的指挥下,先头部队迅速占领一个制高点,十几挺轻重机枪组成一道严密的火网,阻止敌人进攻。

4月24日,新的战斗即将开始。敌整编25师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继续向八纵24师70团、72团发起进攻。伤亡比较大的24师和22师继续和敌人展开战斗。24师的师长周长胜和22师师长孙继先的嗓子已经喊哑了,双眼布满红血丝,但他们仍在简陋的指挥部里指挥战斗,丝毫看不出疲惫的样子。

4月25日,敌整编25师40旅向24师71团所在的阵地发起进攻。经过几次反复争夺后,敌40旅被阻挡在1000高地以南地区。针对敌人的频频进攻,王建安指示24师和22师采取“节节抵抗”的战术,并告诉周长胜和孙继先:“华野总部即将拿下泰安城,阻击敌人的任务很快就要结束了,你们再坚持坚持!”

周长胜和孙继先不约而同地说:“报告司令员,就算是让我们再顶三天也是可以的!”

4月26日晚上,华野总部来电:“泰安城已经给我军攻克,八纵的阻击任务可以结束了!”

4月27日清晨,王建安率领八纵的战士们离开蒙山向蒙阴东北进行转移……

郑绍武,孙继先为何强渡大渡河?

1957年,孙继先为何突然失踪?

1957年9月,孙继先担任志愿军20兵团副司令员。1957年年底,驻守在朝鲜西海岸的志愿军20兵团突然失踪,不知去向,这也令美国情报机关感到十分震惊。

那么这支部队究竟去了哪里呢?很多年后,这个谜团才被解开。

1957年10月下旬的一天,孙继先突然接到志愿军司令员杨勇的电话:“孙继先同志,你准备一下,明天天一亮就乘车回国,到政治部萧华副主任那里报到,接受新的任务。”

孙继先没有一丁点的思想准备,他追问道:“不知道这次回国是有什么重要任务?”杨勇没有回答,他说:“这个我也不知道,等你回国就知道了。好了,你抓紧时间收拾东西,交接好手上的工作,火车票已经给你准备好了。”

刚放下电话,孙继先就开始思考起来:“目前朝鲜局势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组织交给我的‘新任务’可能和朝鲜前线关系不大,难道和蒋介石有关?之前蒋介石一直叫嚣着要反攻大陆,难道是出现了什么问题?”

就这样,孙继先带着满肚子的疑惑踏上了回国的火车。刚到北京,他来不及休息就赶到萧华处。萧华见孙继先风尘仆仆地赶来,先是拉他到沙发上坐下,然后递给他一杯热茶说:“你怎么这么着急到我这里来了?怎么不回去休息一会?”

郑绍武,孙继先为何强渡大渡河?

孙继先喝了一口茶说:“这不是想知道组织给我派了什么重要任务嘛!好了好了,咱们说正题吧!”

萧华哈哈一笑,说:“老孙啊,你还是这么着急。军委这次急调你回来就是让你筹建一个导弹试验靶场。”孙继先没有明白,他连忙追问:“这是什么意思?什么靶场?”

萧华说:“建设一个导弹靶场!美国一直吹嘘他们仅用两颗原子弹就能让日本投降朝鲜战争期间又不停用原子弹吓唬我们。虽然我们从未怕过原子弹,但在战术上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只有尽快制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导弹和原子弹,才能立足,让敌人没有资本。毕竟落后就会挨打。”

孙继先沉思一会说:“你也知道我没什么文化,这么高端的科技、重要的工作,让我来干我能行吗?更何况我是没有一点思想准备,要不还是选别人吧。”

萧华摇了摇头,说:“这可不行,军委点名让你干,那就代表军委认定你可以,这才将你从朝鲜战场上喊回来的。”

郑绍武,孙继先为何强渡大渡河?

萧华又向孙继先介绍了具体情况:

“从去年10月开始,国防部就成立了第五研究院,就是专门研究导弹的。从美国刚回来的钱学森专家就在那里工作,他们是第一道手续,负责研究导弹;你们则是第二道手续,负责研究出来后进行试验。你的主要任务就是组建试验靶场,制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导弹和原子弹。”

萧华继续说:“聂荣臻元帅和陈赓大将还专门为这件事去了一趟苏联,并和他们签订了一个新的技术协定。苏联共产党同意帮助我们搞原子弹和导弹,他们还派来48个专家当顾问……如果你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什么人的话,你可以从20兵团里挑选。”

离开萧华的办公室后,孙继先又来到聂荣臻的办公室。聂荣臻先是将中央的部署和决定告诉给孙继先,然后说:

“这不是当年的长征,也不是强渡大渡河,这对你来说是一片空白的尖端科学,你要下一番功夫才能攀登上去。我们现在就是要走科技事业的长征路,要爬尖端科学的雪山,渡新时期的大渡河!这个任务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也是一个全新的考验。但不管前方有多大的困难,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的!”

郑绍武,孙继先为何强渡大渡河?

聂荣臻的这一番话令孙继先备受鼓舞,也令他深感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他想:“我对这方面一点也不了解,如果失败的话怎么办?当初带兵打仗都没有这个难,如果仅靠勇气就能成功的话,那是绝不可能的。”

因此当聂荣臻说完这番话后,孙继先没有像当初那样坚定地回答“保证完成任务”,而是有些犹豫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孙继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接受了组织交给他的艰巨的任务——筹建第一个导弹试验基地。

发射成功

导弹试验靶场的“领导班子”初步形成,那么该选择在什么地方建设这一靶场呢?统帅部让聂荣臻组织导弹试验靶场勘察小组,成员有炮兵司令员陈锡联、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20兵团司令员孙继先等。

1958年,勘察小组乘坐飞机来到东北,在没有找到合适地点后又前往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勘察小组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天涯海角,但还是没能选到最佳地点。

郑绍武,孙继先为何强渡大渡河?

就在勘察小组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孙继先在飞机上看到了一个绝佳地址,那就是银川。这里不仅有黄河水,还要可以建立发射基地的山岭和荒滩。孙继先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勘察小组的其他成员,大家讨论后纷纷赞同。

不久后,勘察小组带着这个好消息回到北京,但却得到了苏联专家的反对,他们说:“这里的地域不够开阔,地质条件也不是很理想,我们不同意在这里建立导弹试验靶场……”

勘察小组的意见被否定后,孙继先等人都是比较灰心的,但他们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寻找合适的地点。经过几天寻找后,勘察小组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旗地区建设靶场。苏联专家看后点头表示同意,但孙继先等人看后却认为还是银川附近比较好。

双方分歧很大,谁也说服不了谁。孙继先认为:

额济纳旗交通不是很便利,而且生存条件实在是太差了,大大增加了原本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选择银川的话,大可不必这么浪费。最重要的是从战略角度来看,这里距离边境太近,而且附近都是平地,机械部队只用两个消息就能抵达,十分不安全……

但非常可惜的是,军委经过慎重思考和讨论后,最终还是选择采取苏联专家的意见,在额济纳旗地区建立靶场。尽管孙继先和苏联专家的意见有所不同,但他见军委都同意了,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郑绍武,孙继先为何强渡大渡河?

抵达戈壁滩后,孙继先提出“干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口号。官兵们在他的号召下支起一片片军帐,也拉开了中国从大漠走向太空的序幕。

1958年10月,第20兵团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训练基地。1959年2月18日,孙继先被任命为第20基地司令员。在孙继先接受组建靶场任务的时候,国防部还成立了一个“五部”,部长是万毅,主要负责二十基地的管理工作。

不久后孙继先找到万毅,还没开口对方就说:“我知道你来找我是干什么的,但不管你是要钱还是要人,我都没有办法。你要人的话,可以问总政治部要;要钱的话,要去找总理!”

孙继先无奈,只好找到周恩来。周恩来对发展我国的导弹事业十分重视,在当时经济发展还不是很好的时候,竟然一下子批了5亿元,主要用于基地的基本建设……

1960年4月2日,孙继先和栗在山向基地的官兵们下达了“101任务”第一号命令。然而在如此关键的时刻,苏联专家却以“中国所生产的液氧不合格”为理由,不让我们用自己的液氧发射导弹。

除此之外,他们甚至将我国自主研制的液氧给倒进沙海里,燃起熊熊大火……不过后来因为苏联方面不能向我国提供液氧,孙继先决定用我国生产的液氧发射火箭。

郑绍武,孙继先为何强渡大渡河?

11月4日,聂荣臻和钱学森乘坐飞机抵达二十基地,随后他们在孙继先的陪同下视察了技术阵地和发射场。在询问每一个关键性的细节后,聂荣臻关心地问:“这个能准时发射吧?”

孙继先拍了拍胸膛,信心满满地说:“您就放心吧,保证不会推迟!”

11月5日,我国自己生产的导弹“东风1号”在滚滚气浪中腾空而起,飞向大漠伸出。几分钟后,当“东风1号”抵达预定区域爆炸后,腾起的烟柱也代表着导弹发生成功。

当聂荣臻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他激动地握着一旁孙继先的手说:“我们成功了,谢谢你,谢谢你,也谢谢基地,感谢基地全体参加此次发射的成员,你们为祖国争光了,也争气了!从这以后,我们国家拥有属于自己的导弹了!”

1990年4月,孙继先将军因病逝世,享年79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datafan8@homevips.uu.me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tafan8.com/4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