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很多朋友说,看完《不同意领导的意见》,和领导的沟通有些方法了,但对下属还是很头疼。“有个下属天生玻璃心,重话听不得一句,不然就哭哭啼啼个没完。我又得帮她干活,还得当保姆哄孩子……”“我有个下属
很多朋友说,看完《不同意领导的意见》,和领导的沟通有些方法了,但对下属还是很头疼。
“有个下属天生玻璃心,重话听不得一句,不然就哭哭啼啼个没完。我又得帮她干活,还得当保姆哄孩子……”
“我有个下属特别刚硬,半句不和就开怼,不分场合不分时辰,根本不会顾及你是领导,不把你怼得七窍冒烟不罢休……”
“我的下属更奇葩,表面看起来特别和气,安排什么工作都好好好,让你觉得贼靠谱,但就是不出活,也不汇报,等你过段时间想起他来,黄花菜都凉了,关键人家态度还特别好,承认错误特别快,简直气到内伤……”
玻璃心,爱怼怼,不出活……这样的下属其实很常见。
(——朋友们:对对对!所以只是开除也没用,开了张三来了李三,都差不多。当领导好难!绝望的领导.jpg)
这些下属们的共同点是:工作成果不达标,还不接受领导的批评!
换言之:领导的批评无法正向影响下属的工作状态,反而可能有反作用!
所以领导面临的难题是:
不批评,就无法直接指出工作中的问题,工作无法推进;
批评了,就影响下属情绪,下属工作效率更低,工作仍然无法推进!
(——朋友们:对对对!当领导好难!绝望的领导.jpg)
先别急着绝望,还可以救一救!
[玫瑰]“批评”不是正确的方式
一旦陷入激烈的情绪,理性就被压制了。在这种状态下,任何人(下属也是人)都无法高效工作。
所以作为领导,不能主动给下属“创造”负面情绪的环境——批评,尤其激烈的批评一定是不可取的。(这里的激烈是指带着强烈情绪的指责)
而要想不激起下属的抵触情绪,领导首先得学会去除自己的情绪之后再说话,也就是运用沟通中的“去情绪化”技术(原理参见《头脑审判官》)。
在批评下属之前,先问问自己:
?一问初衷:“我生气是因为这个问题损失了 团队/公司 的整体利益(公心)还是因为他让我没面子/影响我的升迁/奖金(私心)?”
别小看这个问题,也不要立刻回答“当然是公私都有损失啊!”
当我和朋友们一对一还原现场并分析完后,发现大部分时候领导的大部分怒气来自于私心。
比如说“下属明明说周三能完成这个设计,结果周五都没完成,这样的错误不是第一次了,气得我拍着桌子狠狠批评了她一顿,那天晚上我都彻夜难眠”。
周五没有完成设计对整个项目确实有影响,但是影响并不是特别大,不至于让领导“气得彻夜难眠”。
一层层剥茧抽丝后,领导发现自己生气的是“我已经和下游说好了周三交稿,每次都因为她的错误让我失信于别人”,翻译过来就是“她让我没面子,所以我对她生气”。
当去除这个私心因素以后,再看下属的这个错误,似乎就不值得领导“拍着桌子狠狠批评”了。
?二问判断:“我有没有全面了解这个问题的前因后果?我的判断是否基于完整的信息资料?”
这个很好理解,但能在发怒之前冷静问自己这个问题的人不多。
一旦问了,让领导的生气的问题又能减少很多。
?三问方案:“我现在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许多领导一看到问题就头脑嗡地一声,气不打一处来,冲上去开始批评。
就算这个问题确实是下属的全盘失职,领导也是有连带责任的,“失察”之责跑不掉。此时与其批评,不如赶紧想办法补救或者解决问题。
如果有办法解决,就不需要那样冲动愤怒,赶紧干活弥补损失,保住项目收益;
如果没有办法,愤怒也没有用了,对吧?
(——朋友们:咦?!竟无法反驳!不明觉厉.jpg)
只要领导能在准备批评之前刹住车,先进行这仪式般的“灵魂三问”,大部分情况下都能冷静下来,不会想批评下属了。
因为没有功夫批评,精力要用来救火补漏上了。
(——朋友们:当领导好难!人艰不拆.jpg)
既然批评不可取,就只能“不批评光干活”啰?
其实也不是。
??[玫瑰]“不批评”也不是正确的方式
如果每次遇到问题,领导都是人前马后,撸起袖子,查漏补缺,半点不提问题和责任,那岂不是给下属开了一个免费无限外挂?
反正犯错不用承担责任,还有人收拾烂摊子,每天摆烂就能享受项目福利,简直是神仙日子有木有!
也许下属会向往这种状态,但这只是短期轻松,从长期来看,如果每个下属都这样干,领导能力再强也收拾不过来,最终只能是以领导累垮–项目失败–团队解散告终。
这种状态对下属来说,物质利益自然是泡汤,工作能力也没提高。
所以是 下属-领导-项目 三输局面。
而这种局面的起因就是当下属犯错时,领导完全不批评。
这不行那不行,那要怎么办?绝望的领导.jpg
别急,办法总比问题多。
???[玫瑰]正确问问题
先澄清一个概念:
“不批评”是指不要因为领导个人情绪营造消极环境,并不是什么都不说,不分析问题。
“要批评”也不是要带情绪的指责,而是要正确解决问题。
要想好好解决问题,领导得先做两件事:
?“去情绪化”。
重要的事情反复说。领导说话(尤其是说“问题”)之前一定要先“去情绪化”。
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有方法的刻意练习。
~~~ps:专为繁忙的职场人打造的公益情绪课《情绪能量游戏馆》将于近期上线~~~
?搞清楚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比如在本文的领导们眼中,“是否批评下属”是让领导两难的问题,但其实这最多只让领导尴尬或难堪,并不影响领导和团队的实际利益,这不是真正的问题。
真正的问题其实是“如何正确解决下属工作中的问题,正向推进工作?”。
(——朋友们:咦?!有点道理!一线生机.jpg)
领导面对下属工作失误的时候,不要在意表面的描述,不要被片段信息带偏了方向,不要主观臆断,先搞清楚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还是拿上面那个例子来说(原本设计说好周三交稿,但周五也没交)。
一开始,我问那位愤怒的领导:“你觉得这个事情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她不假思索地说:“拖延症!她总是这样,不是一次两次了,总是不按计划交稿,所以我才生气!”
我继续问,“如果她总是这样,证明这是一个重复性非常高的事件,你作为领导,做了什么应对措施呢?”
“呃!”她一下子顿住了,“我有时会把截止日期故意提前几天。。。”
“这也是一个应对办法,我们还可以有其他办法吗?”
……
我们讨论出了诸如“增加中间提醒次数,交稿延期预警”等流程上的措施,
之后我又和这位领导,以及那位设计师分别聊了几轮,发现还有很多其他问题,比如“设计需求一开始不明确”“交稿日期只是说了一句,没强调紧迫性”“本来已经做好的设计,临交稿时又改了方案”等等……
到最后,工作模式变成“领导必须下达明确的设计需求及交稿时间——领导增加审查环节(初稿以及每一版修改都跟进)——领导会不定期抽查进度,看是否符合计划——如果最后明确因为下属个人原因导致项目受损,扣奖金”。
按新流程实施了几次,设计稿都非常顺利按时交付了。
看来,只要找到真正的问题,解决它其实并不难。
?[玫瑰]结语
当领导的朋友们可能要哀嚎了:为什么全是针对领导的工作?难道当下属的不能自觉一点,主动一点,积极一点,自己把工作完成好吗?
首先,这是站在领导角度的建议,当然看起来多数是针对领导的工作,站在下属的角度有另一套方案。
再说了,既然他们是“下属”,就意味着“工作能力和许多方面需要领导指导和帮助”,如果下属们个个自觉主动积极高效完成工作,组员之间配合默契,毫无问题和摩擦,还要领导干什么?
领导本身就意味着“你比下属情商高,你处理问题的能力比下属强”,为下属收拾烂摊子也是领导本职工作的一部分。
当好领导确实不容易,但并不是不可能,只要领导能深入了解每个下属的能力水平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技能,制定出适合他们的工作流程,提高他们的配合度、情商及团队归属感,团队凝聚力就会逐渐提高,业绩提升也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了。(全能领导棒棒哒.jpg)
祝每位领导都能带出高效合作的团队!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tafan8.com/3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