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元宵节前夕,毛泽东与杨开慧携带毛岸英与毛岸青,回到了久别的故乡,湖南韶山。虽然当时有病在身,可心系中国广大百姓的毛泽东顾不得其他,为中国农民运动,为韶山父老家乡日夜奔波着。白天他走街串巷,访问广大贫苦农民,与他们交心谈心;晚上又抽时间宣传革命政策,为革命埋下红色种子。为了能够扩大影响面,毛泽东发动了家乡的积极分子,创办了20多所农民夜校。由此一边传授农民文化课
1925年元宵节前夕,毛泽东与杨开慧携带毛岸英与毛岸青,回到了久别的故乡,湖南韶山。
虽然当时有病在身,可心系中国广大百姓的毛泽东顾不得其他,为中国农民运动,为韶山父老家乡日夜奔波着。
白天他走街串巷,访问广大贫苦农民,与他们交心谈心;晚上又抽时间宣传革命政策,为革命埋下红色种子。
为了能够扩大影响面,毛泽东发动了家乡的积极分子,创办了20多所农民夜校。
由此一边传授农民文化课程,一边传播着红色思想,在韶山大地上播种着革命的火种。
时间来到6月,这天晚上,毛泽东特意收拾出了一间空房子,在墙上挂上了有镰刀铁锤的红旗和列宁画像。
之所以如此隆重,是因为他要亲自主持毛新枚、李耿候等四位同志的入党宣誓。

毛泽东
是夜皓月当空,油灯点亮着黑暗,犹如共产党人燃烧着自我。毛泽东与杨开慧站在门口,迎接着每一位到会的同志,心情激动。
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组织,永不叛党。
当时的入党誓言简短有力,在韶山冲响着,从此革命在毛泽东的故乡也有了根,有了归宿。
韶山党支部也成为中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毛新枚等人也成了韶山地区第一批基层党员。
在毛泽东等人的努力下,革命的火种彻底在韶山燃烧了起来,韶山的农民运动方兴未艾,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成立了二十多个雪耻会,并顺利地开展了平粜阻禁的经济斗争。
事情还得从当年8月的大旱天气说起。
韶山大旱,好几个月没有一滴雨,地面龟裂,太阳炙烤得人都喘不过气来。眼看着水田里的稻谷都快枯黄了,老天爷还是不给一滴水。
此时又正值青黄不接时节,老天爷不赏饭吃,很多农民都颗粒无收,断了粮。
但并非所有人都恨这场大旱,对于广大财东们来说,这无疑是个卖米捞钱的好机会。有米的财东们囤积居奇,原本60文一升米涨到了160文。
贫穷的农民本就没有钱买米,更不用说现在米价还提高了这么多。
于是街上全是乞讨的,或者是拖家带口远走他乡的,或是走投无路想寻短见的。
毛泽东把农民的困难看在眼里,也一直思索着应对之策。恰巧这天毛福轩、钟志申等同志也来到毛泽东家里请教让农民渡过难关的方法。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人分析了当前的困境,指出关键点是上七都的团防局长成胥生。
此人家财万贯而且善于欺男霸女,经常利用手中的权力去欺压百姓,还掌握着韶山地区的粮食命脉。
有一个事情可以从侧面说明成胥生是多么不讲理:外地有两人乞讨到了他家门口,他不但不给吃的反而将两人打了一顿,两人不服,最终成胥生硬是生生将二人打死,还说“杀一两个叫花子没什么”。
毛泽东在韶山办夜校、搞雪耻会,也遭到了成胥生的反对,不让他们做反帝反封建的宣传。
出于农民缺粮的紧迫需求,有人提议可以强迫成胥生放粮。
但是这一提议遭到了毛泽东的反对,他认为当前农民运动在韶山还没发展起来,与反动势力硬碰硬只会吃亏。
思前想后,毛泽东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先派两人与成胥生进行商量,看看能否说动他平价卖米。只要作为“领头羊”的成胥生开了平价卖米的头,其余人自然也就不敢再抬高粮食价格。
在平价出售粮食的情况下,虽然对农民的压力还是很大,可多方凑凑也能买得起。
如果成胥生不同意平价卖粮,那就再想办法逼迫他不得不降低粮食价格。
众人都觉得毛泽东的建议可行,商议后决定让钟志申与庞叔侃两位同志去当说客。
两人来到了成胥生住宅前,只见他的宅子气派非常,门前还有团丁把守。两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见到成胥生这个正主。
成胥生丝毫没给两人面子,叼着个烟袋,爱答不理地询问他们前来的缘由。
二人讲明当前遇到的干旱困境,有许多农民已经没有了饭吃,希望成胥生能把粮食平价卖给农民,还说这是整个韶山农民的意思。
成胥生冷冷一笑,把烟袋子朝桌子上一磕,嘲讽两人拿着国家的薪水就应该好好做老师,别老考虑这些与教书无关的事情。
钟志申也不相让,反唇相讥,告诉成胥生作为地方官员就应该肩负起相应的责任,维护当地百姓的利益,不能够眼看着农民挨饿而见死不救。
但成胥生依旧不为所动,坚持百姓挨饿是因为天灾,他也没有办法解决。
庞叔侃接过话,询问他把粮食偷偷运输到湘潭、长沙高价出售,牟取暴利的事该怎么说。
这一下子触碰到了成胥生的神经,他大声辩解自己是个清官,没有多余的粮食,更不用说倒卖了。
说罢成胥生便命令手下把两人赶出了大门,商议降低粮食价格的方法行不通。

毛泽东
二人回去见到毛泽东后,向他说出了在成胥生处的遭遇,毛泽东决定采取第二步方案,逼迫成胥生平价卖粮。
为此毛泽东等人做了两手准备:一边派人去监视成胥生,一边让毛福轩去动员群众,准备逼成胥生平价卖粮。
机会很快来临,这天成胥生命令家丁偷偷把粮食运到银田寺,准备通过水路运输到湘潭高价出售。
正在搬运粮食之际,毛福轩带领数百位农民举着锄头、扁担,突然出现在银田寺。
成胥生被这突如其来的阵仗给吓坏了,见到偷卖粮食的事情败露,只好将粮食运回去,然后平价卖给了农民。
成胥生都没有办法只能平价卖粮食,其他的土豪劣绅也只能将自家粮食平价出售,韶山农民兄弟又一次体会到了团结起来斗争胜利的喜悦。
然而成胥生与毛泽东之间的斗争,还没有就这样结束。
8月下旬的一天,一大早毛泽东就与毛福轩赶到二十多里外的谭家冲开会。
会议一直持续到下午,大家正在热烈地讨论着,突然门外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屋内的气氛也随着脚步声逐渐变得紧张起来。
毛泽东赶紧派人出去查看情况,是一名从韶山赶来的年轻人,他从上屋场气喘吁吁地跑来是为了给毛泽东送一封信,这封信由在湘潭县城工作的同志连夜派交通员送来的。
毛泽东将信打开,里面写着:
润之兄:军阀赵恒惕,得土豪成胥生的密报,今日已电示县团防总局,决定即日派兵前来捉你。望接信后,火速转移。
看完信后的毛泽东并没有感到紧张,反而开了句玩笑:原来是胥八胡子办的好事。
原来成胥生被逼得平价卖了粮食之后,心里始终憋着一口气,他一定要弄清楚背后究竟是谁在指使。

毛泽东
后来他从几个劣绅口头中打探到了情况,这才知道成立雪耻会、闹平粜都是毛泽东领头。
成胥生自然是对毛泽东恨之入骨,可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知道他无法将毛泽东怎么样。
因为当初毛泽东在长沙带领工人、学生进行了革命运动,湖南军阀赵恒惕省长对此都无可奈何,更别说他区区一个乡绅了。
可睚眦必报的成胥生也不甘心就这么放过毛泽东,他勾结七都团防局长汤峻岩,通过他与赵恒惕手下一个大官的姻亲关系,告毛泽东的状。
成胥生捏造毛泽东在韶山一带组织过“过激党”,领导农民建立雪耻会,煽动农民“聚众闹事,危害乡里”,使得乡绅们不得安宁。
赵恒惕其实早就下令通缉毛泽东,只是一直没有见到毛泽东的踪影。
如今接到了成胥生的密报,自然是十分高兴,当即就下令让湘潭团防直接去韶山逮捕毛泽东,就地正法。
了解到信上的内容之后,开会的众人都为毛泽东捏了一把汗,无不劝说毛泽东赶紧离开韶山,越快越好。
但毛泽东并没有感到慌乱,他对毛福轩交代完工作后,又让他继续主持会议,这才与送信的青年一起赶回上屋场。
回到家里时,家人们早就为毛泽东做好了准备,还给他借来了13块大洋当作盘缠。
一见面,家人就催促毛泽东赶紧走,还说人家已经派兵来抓你了,还不走就来不及了。
毛泽东则给家人们分析了下事实,从湘潭城到韶山有90里路,既不通汽车也不通铁路,送信的同志是得到消息后就赶来的,可县团防是接到赵恒惕的来电,不会这么快赶来。
再加上县团防人生地不熟,又认不得毛泽东,等到他们找到成胥生再到此处,起码也要到上灯时分,可现在天还没黑,并不着急。
听了毛泽东的分析,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可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为毛泽东担心。
分析形势之后,毛泽东又找来几个农民谈话,对韶山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做了具体安排,还到厨房盛了碗泡饭吃。
这时候毛福轩满头大汗地跑来,当他看见毛泽东还“稳坐钓鱼台”时,不由得急切催促道:“赵恒惕的快兵已经来了,你还不快走!”
镇定地招呼毛福轩坐下,毛泽东询问他是不是亲自看到了那些快兵。
毛福轩表示他并没有看到赵恒惕的兵,只是刚才如意亭的一个人特意跑到他那里,说是亲眼看见赵恒惕的快兵到了成胥生那里。
为了毛泽东的安全,毛福轩还特意在各处布置了一些人放哨,以免发生意外。
毛泽东听完爽朗地笑了笑,说道:“不要紧,他抓他的,我走我的。”
放下手中的碗筷,毛泽东又把毛福轩叫到了自己的房间里,对韶山今后的一些工作进行了部署与安排。
这时候已经上灯很久了,在毛福轩等人的一再催促之下,毛泽东这才换上一件乳白色长衫,穿上一双青布鞋,走出了房门。
为了毛泽东的安全,毛福轩派了三位农民护送他,并抬了一顶小轿子作掩护。
毛福轩一再叮嘱众人要注意安全,如果遇到人询问,就说是家里人生病了请的医生。
毛泽东刚走没一会儿,就又有几位农民带着扁担、箩筐赶到,接杨开慧母子三人到他们那里去躲避,顺便把一些重要的家当也带走了。
就这样,毛泽东一家人在农民兄弟的帮助下,悄悄地离开了上屋场。

毛泽东
毛泽东与三位农民沿着韶山境内的一条小河,急匆匆地走着,当他们快到湖堤润附近的磨楼时,迎面跑来了一位放哨的农民。
农民气喘吁吁地告诉几人,前面有一些灯笼朝这边过来,一定是赵恒惕的快兵来了。
毛泽东一行人赶紧停了下来,观察着四周的地形地势:这条通往冲口的小路,左边沿河,地势开阔,不好隐蔽;右边是高山,易于隐蔽,但是山势太陡,不便攀爬。
稍微分析下,毛泽东就做出了决定,带领众人上山。
他们把轿子藏在了路旁的树丛里,毛泽东第一个攀上山去,三个农民紧随其后,一个轱辘钻进了一片松树林里。
透过松树林的缝隙,借着快兵灯笼微弱的灯光,他们看到山下有24名湘潭团防总局的快兵正朝着上屋场急速奔去。
这群快兵赶到毛泽东家里时,正好碰到那位放哨的农民从基塘上走过来,队长他过去询问毛泽东在不在家。
“怎么不在家?刚才还听到他说话的声音!”那位农民一本正经地回答。
这群快兵迅速将上屋场团团围住,有几个士兵在队长的命令下把门踹开冲了进去,结果搜了半天连毛泽东的影子都没看到。
等到士兵们回头再去找这位农民时,他早就跑得不见了踪影。
这群快兵辛辛苦苦跑了90多里,结果却一无所获,气得他们大骂成胥生的情报不准确,垂头丧气地回去了。
这时候毛泽东和护送他的农民早就离开了韶山,在九江庙他与几位农民分别,坐小船来到了长沙。
伟人凭借着他的聪明才智,又化解了一次危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tafan8.com/2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