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的直播间复播,“所有女生们,我回来了”,这样一句话号召了6000万观看人次,相当于中国一个省的人口数量。这样的号召力,让我想起一个也曾牵动举国上下粉丝的心的人——古龙。应该很少有人知道,昨天是他去世37年的忌日。可曾经他的号召力也是不输李佳琦的。根据《笑红尘》里的描述,当年几乎所有台湾人的业余生活都是围绕着古龙小说的连载而喜悲。他的书有多受
李佳琦的直播间复播,“所有女生们,我回来了”,这样一句话号召了6000万观看人次,相当于中国一个省的人口数量。
这样的号召力,让我想起一个也曾牵动举国上下粉丝的心的人——古龙。
应该很少有人知道,昨天是他去世37年的忌日。
可曾经他的号召力也是不输李佳琦的。
根据《笑红尘》里的描述,当年几乎所有台湾人的业余生活都是围绕着古龙小说的连载而喜悲。
他的书有多受欢迎呢?说件旧事。
当时古龙的一个朋友要去东南亚出差,急需一笔钱周转,找到古龙。
他本来不抱什么希望,因为谁都知道古龙花钱向来大手大脚,没什么闲钱。
谁知古龙听了他的话,让他稍等片刻,自己去书房拿来了几页书稿。
他对朋友说,这是新作开头,让他拿到某出版社去找老板,对方会预付他20万的稿费。
朋友将信将疑地去了,出版社老板收了稿子,很爽快地打了他20万。
这就是古龙,有名望,也讲义气。就像他笔下的那些浪子游侠,为朋友、为女人一掷千金,只图江湖快意。
37年过去了,古龙去世后,这样潇洒而浪漫的江湖,再也难以见到。
今天,我们想聊聊他。

写武侠,是因为穷。
最穷的时候,古龙两个口袋里翻不出一分钱,“只要能写出一点东西来,就马不停蹄地拿去换钱。”
报社邀请他在报纸上连载小说,那个时候的稿费是按行算的,古龙为了捞油水,经常一个字占一行:
”十八个大汉跳下墙,
咚。
咚。
咚。
……”
一连十八个咚,每个字赚一行字的钱。
这种鸡贼的招数让人哭笑不得。穷过,所以狡黠。

古龙的贫穷,始于17岁时的一场家庭战争。
父亲丢下妻子和5个孩子,堂而皇之地与别的女人同居生活。
这种荒唐的日子古龙忍受了3年,最终忍不下去了。他对父亲说:“既然你不要这个家,那老子也不要了!”
这是一场长达一生的报复和出走,说完这句话,古龙就真的与父亲断绝父子关系,再也没有回来。
为了维持生计、积攒学费,古龙四处打工,漂泊无定。
他干过散活,卖过旧家具,还在图书馆当过管理员。拿起笔写小说,谈不上什么文学梦,那个时候,吃得起饭更重要。
19岁时,他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从北国到南国》,与他之后的道路相差甚远——这是一篇现代爱情短篇小说。
小说里他写一个少年被双亲抛弃,独自与爷爷生活在一起,这个少年在书里伤心地哭诉:
“难道我是个无父无母的孩子吗?!为什么人家所有的、所能享受的,我都不能得到,上天生下了我为什么又要把我遗弃呢?”
这些怨诉,是古龙在无数个居无定所的夜晚苦苦思索无果的问题。
那段时间,古龙还加入了四海帮(台湾著名黑社会帮派),常常在各种帮派混战之中与人火拼,导致身上刀伤累累。
多年后他和林清玄一起泡温泉,衣服脱下来,把林清玄吓了一跳,古龙身上都是数不清的伤疤。

四海帮
20岁上下时的古龙过着一种分裂的双面生活,在黑帮中他是不好惹的亡命之徒,与刀酒为伍;独自一人时,他才会将所有敏感细微的情绪都倾泻在笔下,在纸上舔舐伤口。
这也是为什么古龙后来的小说里,总有那么多漂泊无依的浪子,从陆小凤到楚留香,都身怀绝技,却不问来路,身份成谜。
那是古龙的影子。那些不愿提及的家庭、肝胆相照的义气、刀光剑影的江湖,以及孤独寂寞的人生境遇,无一不是他早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文艺小说的稿费少得可怜,而当时正是港台武侠发展的黄金时期。什么赚钱,古龙就想写什么。
当时台湾武侠小说有三巨头:
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

从左到右依次为:卧龙生、诸葛青云、古龙
为了挤进这个圈子,古龙到处去参加文学沙龙,结交这“三剑客”。
他免费给“三剑客”代笔写小说,换取他们的指点。
这些训练使他飞快地在武侠领域争夺到了一块足以安生立命的地盘,22岁时,他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武侠作品《苍穹神剑》。
在之后短短一两年时间里,他又一口气出版了6部小说,真正靠一支笔养活了自己。
那时候武侠界已经大侠云集,台湾有“三剑客”,香港有梁羽生和金庸,都是已经大名赫赫的作家。
古龙只身闯进去,像个异数,也像个孤客,犹如他笔下那些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主人公一般,凭着一腔才华和豪爽的性格,走进了属于他的江湖。

1972年,金庸在《明报》连载完《鹿鼎记》,那正是他名气最盛、风头最炽的时候。但他却做了一件令所有人都感到震惊的事:宣布封笔。
金庸功成身退,《明报》的武侠连载却后继无人。那时报纸的销量主要就是靠这些连载的小说来拉动,武侠养活着一整个报社,断了连载,就是断了命脉。
金庸找到了古龙。
彼时古龙已经写出了《绝代双骄》、《楚留香传奇》,还卖给了邵氏拍电影,在这个圈子已经自成一派。
金庸写信给他,请他执笔自己在《明报》的版面。
收到信时古龙正准备洗澡,请他的朋友代为拆信。但一听是金庸的来信,他澡也不洗了,一口气读完这封“求贤令”后,他“光着身子躺在椅子上,半天不说一句话”。
自那以后,古龙开始在《明报》连载《陆小凤传奇》,挑起了报社的大梁。
这一写,就写出了名声大噪,写成了武侠宗师。
很多人说古龙是金庸的接班人,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

金庸与古龙
金庸大古龙14岁,在古龙初入武侠小说的世界时,金庸已经写出了《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
对金庸,古龙是崇拜的。
因此在古龙早期的作品中,常常能看见对金庸的模仿痕迹:
段誉在石洞里看到神女玉像上刻着“磕首千遍,供我驱策;遵行我命,百死无悔“,学会了逍遥派的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古龙就在《名剑风流》中也让俞佩玉也进入销魂宫主的洞窟,磕头拜礼,拿到销魂秘籍。
金庸在《侠客行》里写了一对因上一代恩怨而离散的兄弟,石破天和石中玉;古龙也写这样的一对兄弟,小鱼儿与花无缺。
古龙自己都说:“我自己在开始武侠小说时,就几乎是在拼命模仿金庸先生,写了十年后,再写《名剑风流》、《绝代双骄》时,还是在模仿金庸先生。”
但古龙注定不是第二个金庸。
写了10年,他渐渐发现,金庸的江湖,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的江湖。金庸的侠,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英雄。这是一个家学渊源、书香门第的人心中的武侠世界。
而古龙对江湖的全部体认,都来源于年少时漂泊而孤单的生活。古龙的江湖,是“春风桃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江湖。古龙的侠,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边寂寞。

《小李飞刀(1999)》剧照
李寻欢出现了。
他几乎一反之前武侠主人公所有的套路。
没有漫漫练功升级路,他一出场就家财万贯、武功超群;也没有扑朔迷离的身世之仇要报,他出身名门,还有个如花似玉的未婚妻林诗音。
李寻欢的故事性,不在于外部世界的矛盾和冲突,而全部来源于他个人命运的悲剧感。
他看重朋友,所以不得不忍痛割爱,将林诗音拱手相让,自己远走他乡;
他身怀绝技,却病入膏肓,一年到头都在咳血,饱受“肺痨”的折磨;
他看似消极,对生命充满厌倦,实则对朋友、对世界充满了柔软的善意……
这样一个侠,没有了金光闪闪的家国情怀,不值得敬仰,但却多出了一份人味儿,吸引人同情。
《多情剑客无情剑》之后,古龙在写法上也渐渐脱离金庸的影响,打斗场面变得极为简洁、充满意境。
金庸的打戏,是扎实的,一招一式都有来回:
乔峰叫道:“我来领教领教聚贤庄游氏双雄的手段。”左掌一起,一只大酒坛迎面向游骥飞了过去。游骥双掌一封,待要运掌力拍开酒坛,不料乔峰跟着右掌击出,嘭的一声响,一只大酒坛登时化为千百块碎片。……乔峰左足踢出,另一只酒坛又凌空飞起。他正待又行加上一掌,忽然间背后一记柔和的掌力虚飘飘拍来。这一掌力道虽柔,但显然蕴有浑厚内力。
而古龙奉行“无招胜有招”,写的不是形而上打斗,而是力透纸背的杀气:
剑光一闪,闪电般击下。
卓东来没有犹疑,没有畏缩,也没有被闪电般的眩目剑光所迷惑。
他已经在光芒闪动中找出了这一剑的尖锋。
剑的尖,就是剑的心。
剑势随着尖锋而变化,这变化就是这一剑的命脉。
他一刀断了这一剑的命脉。
满天闪动的剑光骤然消失,卓东来的刀锋已经在司马左颈后。
他已经完全没有闪避招架还击的余力,削铁如泥的刀锋在一瞬间就可以割下他的头颅。
只有刀光一闪,没有鲜血溅出。
这一刀是用刀背下去的。
然后他就走;既没有回头、也没有再看司马超群一眼。
司马忍不住嘶声问,“你为什么不杀我?”
卓东来还是没有回头,只淡淡的说:“因为现在你已经是个死人。”
《楚留香传奇》和《陆小凤传奇》中,古龙又将悬疑推理的元素融入到武侠小说之中,把小说写得悬念迭起,迷窦丛生。
在创新这件事上,他从来不含糊,“那时候我一直想求新、求变、求突破,我自己也不知是想突破别人还是想突破自己。”

时至今日,古龙自己已经成为一座无法突破的丰碑,而在他之后,再也没人能写出那样的故事了。
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

古龙原名叫熊耀华。
取这个笔名,是因为他初中时曾经暗恋一个女孩子,这女孩叫做古凤。
仿佛是一种谶语,顶着这个名字的古龙,一生都流连在与女人夹缠不清的关系中,像他笔下那些浪子,走马灯似的,扑进一个又一个女人的怀里。
他的第一任女友是个舞女,叫郑月霞。
二人相识于微时,古龙不介意她风尘女子的身份,郑月霞也不嫌弃他当时只是个穷学生。
当时他们住在台北,郑月霞还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但古龙凭借着武侠小说声名鹊起之后,很快就有了新欢,离开了郑月霞母子。

他走上了当初他最为痛恨的父亲的老路,抛弃似乎是种代际相传的恶习,这把刀甩在古龙身上,他却没能痛定思痛,而是一扬手,抛给了下一代。
让古龙抛弃糟糠之妻的女人叫叶雪,也是一名舞女。相传为了她,古龙与卧龙生还“竞价”了一番。古龙为叶雪一掷千金,虽然赢得了她的芳心,却因此也与卧龙生交恶。
但叶雪估计错误了一件事,那就是古龙必定愿意为她花钱。
事实上,古龙是愿意在所有地方花钱的人。
他用钱是出了名的大手大脚,今天拿到手的稿费,第二天就能在酒桌牌桌上挥霍一空。
今朝有酒今朝醉,千金散尽还复来。

当时的出版商为了尽快回本,一本数十万字百万字的武侠小说常常会拆分成十几本册子售卖。古龙常常写了前面十几万字,写得精彩万分,吊足人的胃口,就拿去出版社,要求预支接下来十几本的稿费才肯继续写。
他名气大,出版商拿他没办法。拿到钱后古龙转手就去喝酒玩乐,把稿子忘得一干二净。
等要交稿了,编辑上天入地地去捉他,常常找不到,只能找人来代笔,这也是古龙有些作品常常前后风格不一的原因。
这样的古龙,怎能甘心工资都老老实实交给家庭?
没过多久,叶雪和古龙也分道扬镳。
在那之后,古龙就与一名叫千代子的日籍女子同居,一夜就为她花了半部小说的稿费。不过很快他又故态复萌,抛弃了千代子。
直到他遇到高中生梅宝珠。
古龙爱上她,据说是因为她长得很像古凤。他们结了婚、生了孩子,古龙甚至成立了一家影视公司,叫“宝龙电影公司”,其中“宝”就是梅宝珠的“宝”。
大家以为浪子收心了,像漂泊的船终于找到港湾。
但古龙仿佛永远都无法在一个女人的怀里停留太久。

1977年,39岁的古龙跟19岁刚出道的女星赵姿菁婚外恋曝光,这件事闹上了法庭,弄得满城风雨。古龙为了息事宁人,承诺会为她离婚,许下高额赔偿。
梅宝珠忍无可忍,带着孩子离开了他。
此时距离古龙生命的终点,已经不到10年。
他的最后一任妻子于秀玲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女性,温柔端庄。此时我们也不需要对这位大侠抱有任何回归家庭的期待,即便在生命最后时刻,他也时常流连烟花,就这么在女人堆里过了一辈子。

病重之际,他躺在病床上对于秀玲说:“为什么我爱过的那些女友们都没来看我?”
古龙的弟子丁情曾这么描述这位“渣男”师父:他并不适合婚姻生活,他很容易爱上一个人,也很容易让这段爱消失。
终其一生,古龙似乎也没明白,爱这件事,除了喜欢和悸动,还有责任和承诺。

古龙一生中,有件东西比女人更重要,那就是酒。
很多与古龙相交的作家,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太能喝”。
他是个不折不扣的酒鬼。
29岁那年,他跟倪匡喝酒,两个人一晚上干掉了5瓶XO,喝完了还去夜总会续摊,喝到不省人事。第二天两个人是在医院打着吊瓶醒过来的。

古龙与倪匡
林清玄去古龙家找他约稿,次次都是站着进去,躺着出来——古龙说“你陪我把酒喝了,你以后想要什么稿子都可以。”
林清玄跟他豪饮,两个人用盆来装黄酒,一盆一盆地干。
两个人的感情,可以说是用酒泡出来的。
但古龙也曾经说过:
“其实,我不是很爱喝酒的。我爱的不是酒的味道,而是喝酒时的朋友,还有喝过了酒的气氛和趣味,这种气氛只有酒才能制造得出来。”
你说他懂酒,其实他并喝不出哪些酒好,哪些不好;你说他不懂酒,可他太明白藏在酒背后的那些东西。
有一次,有个朋友想签古龙的影视版权,虽然不会喝酒,还是敬了古龙一大杯。这让古龙很是感动:“你不用给我那么高的版税,其实一块钱我也卖给你。”
在这片人来人往的江湖之中,古龙是用酒筛选真心,用酒交朋友的。
他的大部分朋友,都是喝酒喝出来的,那些友情比酒更醇、更浓、更烈。

倪匡曾经说,“如果有人拿刀砍我,能够挡在前面的,只有古龙!”
古龙去世后,林清玄怀念一起狂饮到天亮的日子,也不无惋惜地说,“那种情怀这辈子只有这一次。”
情况是在1980年变坏的。
那个秋天古龙一部电影杀青,与电影公司一群人到“吟松阁”去庆祝。
席间他的手下与柯俊雄手下的一个马仔起了冲突,混乱之中,喝醉的古龙被刺伤,登时血如泉涌,没到医院就已经不省人事。
失血过多,医院的血库存量有限,医生说,“可能没救了,我们尽力试试。”
柯俊雄急了,逼得花大价钱去医院外路边找人买血,这才把古龙从鬼门关拉回来。
但很快,古龙就被查出肝炎,他这才知道,那天买到的是肝炎病人的血液。
肝炎其实并不致命,但对古龙来说,却生不如死,因为医生勒令他不准再喝酒。
从那以后,古龙的身体状况和创作水准,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失去了酒精的灌溉,加之肝炎的折磨,古龙整个人迅速地消瘦枯萎下去。
“生命事小,喝酒事大。”
出院后不到半年,古龙又开始不要命地大量饮酒,可能在枯燥难捱的健康生活与人生最后的狂放之间,他已经做出了选择。
拉着朋友,他跑到“吟松阁”去与小姐们一一干杯作别。
在一次与朋友拼酒之后,古龙的肝硬化已经严重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引起食道瘤大出血。
1985年9月21日这天,古龙重病不治,享年48岁。
他的一生,真的就如同小说里那些潇洒不羁的大侠一样,纵情恣意,风流跌宕。
古龙下葬这天,倪匡、三毛、蔡澜一群朋友来为他治丧,带了48瓶XO,放在古龙棺材里给他陪葬。

古龙葬礼上三毛安慰倪匡
凭吊到一半,众人担心这些名贵的酒会招来盗墓贼,于是又掀开棺材板,决定把所有的酒都打开喝上一两口。
蔡澜写过当时的情况,一群人站在遗体旁喝酒,倪匡悲痛欲绝,对古龙说,“古龙,你也来喝一点。”
瓶口送到古龙嘴边,他嘴角竟然吐出血来。
三毛等人大喊道:“古龙没死!”
蔡澜说,“都怪你们在古龙面前喝,他那么好酒,自己没得喝,气得吐血!”
这或许是最适合古龙的一种葬礼。有朋友,有酒。一切虽然悲哀,但却依旧可以化作一句玩笑。
生死、别离,不过都是一笑之间——这是侠的豪情,侠的洒脱。

古龙书法

《多情剑客无情剑》中有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
李寻欢看到枝头梅花已开,于是询问阿飞:“你可知道梅花已开几朵?”
阿飞头也没回地答:“十七朵。”
李寻欢的心沉了下去,笑容也冻结了。
因为他数过梅花,也了解一个人在数梅花时,是多么的寂寞。
能写出这种文字的古龙,想必已经饱了寂寞的滋味。
古龙48载生涯里写了70多部小说,字数两千万余。
但写来写去,你会发现他始终写的都是自己。
从楚留香到李寻欢,再到傅红雪,他们身上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一种与人群格格不入的孤独和冷淡。
他爱女人、爱酒、爱朋友,实则是因为太恨寂寞。
人生短短数十载,他要“骑最快的马,爬最高的山,吃最辣的菜,喝最烈的酒,玩最利的刀,杀最狠的人”,用这些与寂寞对抗。
快意江湖,不枉人生。
昨天是古龙的忌日,距离这位“豪迈慷慨,跌宕自如”的大侠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7年了,就像倪匡在他的讣告中写的:
“他的作品留在人世,让世人知道曾有那么出色的一个人,写出那么好看之极的小说。”
点个在看,就当我们在天涯各处,此刻为古龙举杯——
敬古龙,敬武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tafan8.com/2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