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盈有钱,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王维娴九月来了,八月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我在人流的海里穿梭出自己的轨道,众人皆熙熙攘攘,与我却并不交集。时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讲不出新意,它终究还是我行我素,不为任何人所左右,亦不为任何人所停留。散文家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王维娴

九月来了,八月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我在人流的海里穿梭出自己的轨道,众人皆熙熙攘攘,与我却并不交集。

时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讲不出新意,它终究还是我行我素,不为任何人所左右,亦不为任何人所停留。散文家朱自清先生说过,时间有手有脚,伶伶俐俐就从他的身上跨了过去。我觉得时间就在我的眼皮子底下堂而皇之又不为所见踪迹全无,却又暗度陈仓更新了姿颜。

也许,这世间唯一的见证就是那沉默不语的台历了,它走着阴历和阳历的两条路线。尽管我一直数着的是星期几,可是阴历和阳历还是会主导了所有生活的节奏。母亲在世时,没事就会翻着台历,看看哪天是节日?谁的生日?什么节气?并会用笔在重要的日子上做记号。更会亲自下厨做出很有“节气”的应季饭,想不知道节不节的都挺难的,是母亲将沐浴着中国古文化特色的“日子”诠释出了它们更多的民俗的意义,而我则神经大条地流浪在数着星期的周期里,不知者也。可是有一天,母亲竟然单方面的爽约了,不能陪我们余下的征程了,我就成了只拥有那个知道数着星期几的单一佛系的大脑的人了。手机明晃晃在眼前,可我从来都是目的明确而单一,周几、几点、几号,好像这脑子只具备了一样功能,谁也不相互兼容。翻出日历赤诚相见的次数,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最近这些年,我嫂子仿佛接过了母亲的“棒”,对节日,特殊的日子都有了关注的传达。什么节,叫去吃饭。什么节,送来礼品。让如坠雾里云里的我,知道了什么特别的日子要来临。

日子平淡,在低头的默默中,许过往许未来,精彩的片段都隐藏在未知的期待里。明明日子如水,哗哗在流,却只能在回眸里看见这个如高铁提了速般飞奔的列车“哐哐”飚速,哀叹每日的匆忙和没有成效的业绩。循环往复,像太阳在一如既往的轨迹中前行,又在夕阳的余晖里静数一日的芜杂而扼腕。月亮悄无声息地悬挂中天时,将所有的未完待续都拍在脑海成为一部希望明天会更好的视频,只是不知道时间的行程能否如数家珍一一呈现。

盈盈一握在手里的时间,好像都很富裕,可是回顾里都是不珍惜的泡沫在飞,而期待的未来里,好像并不确定的日子又都是那么的坚不可摧地隐身在堡垒里等着随用随取似的。这样一想,我们还是踟蹰在相同的路径上——不由得长大与变老。一度为失去亲人而难以自持,不可思议。有时候觉得亲情也很脆弱,很想将这个辈辈相接的链条完好地拴在彼此的身上,与情深义重的父母永不相离。可是人生还是很多无奈,无法全力周全,再深的亲情也要被岁月的刀切断,天地相隔远再也无法焊接。我们也只能做更多的事情来填充,做更加宏伟的梦来装饰,踏踏实实地活成父母殷殷期待的样子,活成为辈辈世世荣光门楣的样子,这就成为了心里奋力追着的一束光——责任、担当,勤奋、上进,打造一个真正的做好自己的模子!

2022年的中秋节(与教师节偶遇)来了,尽管我一如既往的在星期几里信步游庭,可在家人群里,嫂字呼中秋节去渤海家园吃饭的群消息,还是提醒着我,赶紧看看手机日历,抗拒不了的日子,抗拒不了的容颜。

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也许圆满只是一个心境。每逢佳节倍思亲,其实,月圆都是在他乡。

作者小介:王维娴,曾任《时代杂志》通讯员,报纸特约评论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烟台作家协会会员、朗读协会会员。作品散缀《联合日报》《文汇报》《北京日报》《北京劳动午报》《齐鲁晚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山东工人报》《大理日报》《北京茶社会》《家长杂志》《好家长杂志》《分忧杂志》《湍河文学杂志》《黄土黄种人杂志》等报纸杂志。读书与生活,像汽车的两个轮子,方向一致,向阳而生。

壹点号一垄诗意灵性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datafan8@homevips.uu.me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tafan8.com/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