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过桥贷一个月利息,北京房产投资失败案例分析

网络上关于投资房产失败的案例不少,但大多语焉不详,无法判断其真实性,而且少有涉及北京的。最近我看到一个案例,可以说记录得相当详细,标的物位于通州,分享给大家,希望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还原过程、找出问题,提高大家的风险防范

网络上关于投资房产失败的案例不少,但大多语焉不详,无法判断其真实性,而且少有涉及北京的。

最近我看到一个案例,可以说记录得相当详细,标的物位于通州,分享给大家,希望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还原过程、找出问题,提高大家的风险防范意识。

0万过桥贷一个月利息,北京房产投资失败案例分析"

乍一看有点难以置信,560万入手,450万卖出,也就亏了100万出头,这370万从何说起呢?然后我又仔细看看了明细,还真亏了这么多。

0万过桥贷一个月利息,北京房产投资失败案例分析"

这5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首先,买入价格560万是净价,也就是卖家到手价,而不是买家到手价,买家付出的总成本还要加上交易费用

其中中介费、契税和个税比较常见,这个“众筹310万5个月利息”是什么鬼?

其实这就是一种短期过桥贷款,买家一定是全款购房但手上现金不足需要过桥。5个月利息25万9对应310万借款,年化利率20%,月利率1.67%,看着吓人,但也属于正常的民间借贷利率。如果是没有抵押,甚至可以算“友情价”。

24万的个税说明此房产不满足“满五唯一”的条件,即使全款交易做低了价格,20%的税率依然让人肉疼。

综上,此套房的买入成本并不是560万,而是610万。

接着再来看看抵押贷,这部分才是亏损的大头。

2017年廊坊银行400万抵押贷,归还了310万众筹款、利息以及交易费用后还剩40万左右,刚好够还1年左右的抵押贷利息。此次抵押贷的月供为3万,还款方式应该是先息后本(每月只还利息,到期一次性归还本金),月利率为0.745%,年化8.94%。

2021年归还了400万廊坊银行的抵押贷(过桥垫资),然后又贷款了460万,买家没有透露此次贷款的银行和贷款种类,但根据经验,大概率是抵押经营贷。新贷款的月利率为0.39%,年化4.7%。

以上的操作业内称之为“倒贷”。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要么是由于银行抽贷,要么是为了降低资金成本(利息)。我们猜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其他明细都比较清晰,无需过多解释,只是最后两项房租收入和装修支出正负号弄反了,不过因为两者相抵,不影响最终结果。

总结起来,由于房价下跌损失160万左右,财务成本(利息和各种手续费)210万左右,合计亏损约370万左右。买家投入自有资金210万左右,不仅本金亏光,还倒贴160万。

我们能从这个案例中学到什么?

第一,不要过于乐观并对风险时刻保持警惕。

这个案例中的买家就是对于未来过于乐观了。那些没有亲身经历过2017年3月北京房地产市场最疯狂阶段的人,很难理解当时人们的行为。

而我刚好完整地经历了上一轮北京房地产市场的整个周期,详见《四年后,我又出手了》

所以我非常理解买家当时的心态——等待未来半年房价再涨50%就卖出获利,而且她已经多贷了40万以应付未来一年的贷款利息,看上去已经准备的很充分了。但后面发生的事大大超出了她的预料。

从2019年下半年我对于北京楼市的态度从悲观转为乐观之后,我经常在文章中提示风险,比如《该买就买,量力而行》。如果未来北京房价走高,我提示风险的频率可能会继续增加。

第二,慎用抵押贷、经营贷

本来使用抵押贷、经营贷购房就属于违规行为,所以银行一旦发现,抽贷是必然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从来都不建议大家使用抵押贷、经营贷的原因,即使是最近两年因为疫情原因经营贷利率大幅低于房贷的情况下。

第三,购房区域选择

通州在上一轮北京楼市上涨中是涨得最早、涨得最多的区域之一。所以选择通州作为投资标的一点也不意外。只是买家可能过分乐观地估计了通州解除限购的时间。

如果选择其他区域结果会不一样吗?我看未必。回顾这5年,2021年前北京大部分区域的房价相比2017年都是下跌的,只是幅度不同而已。2021年以后,部分热点地区尤其是热点学区上涨了一波。即使不买通州买了这些热点地区,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少赔一点,赚钱绝无可能。

第四,及时止损

如果买家能在发现楼市政策调整、市场趋势发生变化之后及时卖出,就可以大幅降低损失。

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已经投入的成本和房价下跌在没有卖出之前都是浮亏,而一旦卖出就变成了真实的亏损。刚刚高价买来的房子马上低价卖出,很多人心理上根本无法接受。

第五,买房需要知识储备

最近有一种说法越来越多地被提起:未来房地产市场将分化,闭着眼睛赚钱的时代过去了。

长期来看,我非常同意。所以如果今后还想通过买房保值增值,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是成功的基本保证。值得欣慰的是,上面案例的买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这也是我还在坚持写这个公众号的原因——不断地回顾过去以验证当初自己的判断(不仅仅是结果,更多的是逻辑)。

最后推荐一本书,塔勒布的《随机漫步的傻瓜》,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什么是风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datafan8@homevips.uu.me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tafan8.com/1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