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应该承认,“大穗麦”也有好的,尽管不多。因为,我国的黄淮南片的小麦品种“中大穗,高千粒重”为主,黄淮北片的小麦品种以“小穗型,亩成穗多”为主。但是,“大穗麦”品种(审定公告的穗粒数38粒以上的)可以“胜出的”,在黄淮北片有“济麦38”和“山农43”,在黄淮
首先,应该承认,“大穗麦”也有好的,尽管不多。
因为,我国的黄淮南片的小麦品种“中大穗,高千粒重”为主,黄淮北片的小麦品种以“小穗型,亩成穗多”为主。
但是,“大穗麦”品种(审定公告的穗粒数38粒以上的)可以“胜出的”,在黄淮北片有“济麦38”和“山农43”,在黄淮南片有“轮选122”和“浚黎818”以及“华成麦1688”等,审定公告的亩产构成都在700公斤左右。
退一步讲,另外还有几个“大穗麦”品种的“亩产构成”也是不低的,但在抗病能力方面却不显著,@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是保持“中立态度”的。
然而,另外一部分“大穗麦”虽然穗子看着很大,却穗粒数不多(以审定公告为准),同时亩成穗不高,千粒重很低【备注:“大穗麦”的千粒重应该在46克至55克为适宜】,导致审定公告的“亩成构成”仅仅600公斤左右,比前面的品种一亩减产200斤左右。
这些品种如果甘心当普通品种,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但“用鸡充鹤”而鼓吹超高产,这就是侮辱大众的智商了。特别是这类的品种5大病害的抗病鉴定“一个也不抗”,审定过程中尽然存在亩产400多公斤的减产记录,谁敢信呢?
审定公告中几年几十个点的权威数据,与种业公司“自吹自擂”的数据,你选择相信哪个呢?
这,考验一个人的智商。
如果最后这种类型的品种,在2023年大减产,种子经销商如何面对农民种植户?又如何利于你自己今后的长远发展呢?
#农业真科技##小麦千粒重高,根系多根系长##小麦品种要抗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datafan8@homevips.uu.me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tafan8.com/1030.html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tafan8.com/1030.html